中国天眼FAST模型背后的故事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林中教授和FAST的故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口锅状的模型就是根据“中国天眼(也就是FAST)“按比例进行设计制造的。

说起FAST,在座的各位老师有些应该很熟悉。因为FAST在央视曝光度非常高,再者从天眼到我们北邮的定点帮扶单位长顺县的县政府大楼,直线距离不到55公里,实际车程也就两小时。大家请看模型周边,立有6座铁塔,挂在铁塔上的6根钢索吊住了一个实际重量约为30吨的馈源舱。其中有3根钢索上敷设有线缆,这就是神秘的动光缆。也正是林中教授团队对FAST的独特贡献。FAST将人类“视野”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自从投入使用以来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如发现800多颗新的脉冲星、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等等。这些成果的原始信号都是通过动光缆从馈源舱输送到后方的处理中心的。

新华社曾评论说:动光缆是天眼工程里的中国创造。林中教授的职业生涯的后期就是紧密地和FAST联系在一起 ,为FAST动光缆做出了突出贡献。说起动光缆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国家天文台FAST建设管理团队经多方打听,得知北邮光国重的林中教授在光纤光缆的研制测试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特色。上门找到林老师,希望北邮能牵头解决天眼动光缆难题。动光缆不同于普通的光纤光缆,正常工作时依然处于运动状态,而且要求在设计寿命内,要保证光缆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在找到我们之前,他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市场上现有的光缆都不能满足要求,军方性能最的好耐弯曲光缆也只能通过1000次的反复弯曲试验,离FAST要求的动光缆性能相差甚远。国外高性能特种光缆技术对我们是严格封锁的,事实上当时全世界也都没有能够完全满足FAST需要的现成光缆。研制开发这种新型光缆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动光缆对FAST来说好比人的视神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时刻,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北邮人的使命,老党员林中教授毅然决然地扛起了这付担子。迅速联合烽火科技和北京康宁两家单位,组织技术攻关团队马上开始了动光缆研制工作。从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光缆制造、模拟测试、调整优化,前后历经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2013年攻关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可以通过10万次动态弯曲试验的新型光缆,完全满足了中国天眼的技术要求。研究成果也获得了2017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徐坤校长在动光缆试验现场考察)
(南先生和林中教授 查看动光缆试验情况)

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生前也高度重视动光缆研制工作,提议聘任了林中教授为中国天眼(FAST)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动光缆研制期间,南仁东先生曾多次来北邮亲自和林老师探讨交流动光缆的技术问题。

国家天文台为感谢在FAST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单位,专门定制了大家眼前这款限量版FAST专利产品模型。2017年4月由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0073号的FAST模型赠送给了林中教授,以表彰林中教授为代表的北邮人在FAST动光缆研制过程中的巨大贡献。2019年5月林中教授突发疾病住院,期间校史馆正在征集北邮历史上有意义的老物件等纪念品。林中教授在病床上得知消息后表示愿意捐出0073号FAST模型,并特地从医院回到单位进行捐赠工作。2019年9月16日赵纪宁副书记代表学校来到他办公室接受了捐赠,当时林老师已经无法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和大家合影留念。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没能再多看一眼他战斗了一辈子的地方。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年3月7日林中教授永远地离开我们去了。

也正是林中教授团队在FAST动光缆研制中的突出贡献, 通过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成功申请将编号为10181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邮星”,编号中恰巧完整含有北邮的生日信息,10月18日。北京邮电大学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第10所获此殊荣的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要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林中教授做到了。老一辈北邮人留下的“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等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唯有好好发掘、用心守护、认真学习,才能把他们开创的事业传承好,发扬好!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国家通信事业的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的贡献!才能告慰这些老先生们的在天之灵!

祝福北邮,生日快乐!

谢谢续书记,谢谢各位倾听!

转自:谈纤说缆。

认识芳纶纤维

芳纶纤维是人工合成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与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是理想的防弹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包括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Aromatic Ployamide Fiber)和杂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两大类。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按结构划分为对位芳纶(PPTA)和间位芳纶(PMIA)。按聚合单体种类,芳纶可分为芳纶I型(芳纶14,即聚对苯甲酰胺(PBA)纤维)、芳纶II型(包括PPTA芳纶1414及PMIA芳纶1313)、芳纶III型(包括杂环芳纶,指杂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对位芳纶: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特性。对位芳纶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强度为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同等强度下,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560℃下不分解,不熔融。200℃经100h后,强度保持率仍在75%以上,160℃经过500h后,仍能保持原强度的95%左右。

间位芳纶:具有高强度、耐热性、绝缘性等特性。间位芳纶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特种纤维,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可在220℃使用十年以上,240℃下受热1000h,机械强度仍保持原有的65%,在370℃以上才分解出少量气体。具有阻燃性,高温燃烧时表面碳化,不助燃,不产生熔滴。具有电绝缘性,具有可纺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抗辐射性能优良,实验表明,其在50kV的X射线连续照射250h后,仍能保持原有强度的49%。

中国是潜在的芳纶用量大国,但需求与市场严重不匹配。从全球需求市场来看,美国、欧洲各3万吨,中国当前仅1.3万吨,预计未来增速将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至2025年,国内芳纶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17%,国产化率有望达到50%。       芳纶纤维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开发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经过60年的发展,杜邦芳纤无论是研发水平还是规模化生产都日趋成熟,占据技术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目前芳纶纤维的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由于对位芳纶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的用途,所以至今一直被西方作为管控物资对我国禁运,对其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封锁,因此我国长期以来未能实现完全的技术突破。芳纶行业技术难度大且生产设备要求高,产品的客户准入门槛高,进入市场需要做安全认证,需要几年的成功案例。2021年,全球对位芳纶产能约为9.4万吨/年。美国、日本供应商仍处第一梯队,美国杜邦与日本帝人在对位芳纶领域合计产能占70%。

  我国芳纶纤维技术起步较晚,2004年泰和新材率先实现间位芳纶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近年来,随着芳纶纤维技术关键问题的不断攻破,我国芳纶纤维的产业化迅速发展。国内对位芳纶生产企业主要有烟台泰和新材料、中化国际、仪征化纤以及中蓝晨光等,国内泰和新材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其余企业产能较小。我国目前现状为间位芳纶产业化规模扩大并实现批量化市场供应;间位芳纶品种齐全,包含长丝、短纤维、芳纶纸等;对位芳纶实现了高强型、高模型国产化替代。

广泛的市场应用 

国防军工:

(1)防弹材料:军用头盔、防弹背心等

(2)排爆服

(3)高强度降落伞、装甲板等

航空航天:

安全防护:
(1)防护服装、防护手套
(2)隔热阻燃、排爆
(3)防刺防割
工业领域:
(1)电气绝缘
(2)信息通信
(3)橡胶增强
(4)摩擦材料
环境保护:
    高温除尘滤料、除尘袋等
体育器材:

附:泰和新材简介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2008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业务包括高性能纤维、特种纸、精细化工等多个产业领域,产品以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板块为主。是国内规模化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和我国化纤行业参与全球高技术竞争的标杆企业,国内领先的芳纶纤维生产企业之一。间位芳纶居全球产能第二位,对位芳纶居全球产能第三位。

来源于:谈纤说缆